第125章 哼!-《新吕布战纪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吕布这厮好生自大,诸位且观之!”

    于是,这封信很快便在诸侯手中过了一遍。

    看完信后,所有人面面相觑,不知该说什么才好。

    信中说什么?

    大意如下。

    ‘九原吕布,诚启盟主本初及诸公:

    先帝崩殂,海内悲痛,天下涕零。

    自黄巾之后,各地逆贼叛党群起,又有并,凉,幽,冀等地胡人蛮夷作乱。

    恰值宦党造反,擅杀何进大将军,洛阳再乱,死者无数,朝廷一片凋零。

    此乾坤混乱,宇宙动荡之际,诚我大汉危急存亡之秋也。

    诸侯之愤懑,布亦知之。

    然,董公虽有不是,却有平定宦官之乱,北邙山救驾之功。

    若无董公,宦官挟持天子,不知几时乃休!

    董公入朝,分封天下,并非只顾自身,如诸公之位,大多为董公向天子求得。

    故,以布观之,诸公与董公之间,误会实大于嫌隙也。

    皆为大汉重臣,何必同室操戈?

    兵危战凶,刀戈一起,定然生灵涂炭,诸公皆仁义之士,忍心乎?

    布此来,非为助谁。

    而是止刀剑,罢兵戈!

    吾本布衣,狩猎于九原,苟全性命于边塞,不求闻达于天下。

    今,为百姓故,布愿做鲁仲连,为双方说和,望诸位看在天下黎民份上,罢兵而回。

    如此,万民辛甚,大汉辛甚,天下辛甚也!

    当所会,临表涕零,不知所言。’

    看完这封信后,众人皆不知该如何说话。

    好像有道理啊!

    若不是董卓,张让等宦官,说不定现在还挟持着天子呢!

    甚至,当时的天子刘辫,和当今天子,当初的陈留王刘协,搞不好已经死在宦官剑下了。

    而且,在场的人,头上官衔和职位,还真有不少是董卓入朝后所封。

    包括盟主袁绍的渤海太守之位。

    这么说来……

    “呸,不对!”

    所有人突然觉悟。

    “信中避重言轻,董卓之罪,一句未提,偏袒之意何其明显!”

    大肆擅杀朝中大臣,废帝立新,淫秽宫闱,种种行为,岂是一句‘误会’能解释的?

    众人均知此信荒谬,但想反驳,一时之间,也无从说起。

    毕竟,同室操戈,擅动刀兵,生灵涂炭之语,的确是事实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