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7 时间并非原罪-《京剧大师》
第(2/3)页
换言之,如果将京剧浓缩成迷你版的三四分钟,且不说做不做的出来。
为了唱一出三四分钟的戏,就得花半个小时的时间化妆穿衣服。表演结束后,又得再花十几分钟的时间,卸妆脱衣服,然后再化妆穿衣服演下一场。
如果是这样的话,最先消失的就得是戏院。
因为每一出戏都需要不同的造型和扮相,甚至需要勾画不同的脸谱,仅仅只是为了给戏迷们唱三分钟的戏,就需要45分钟的时间来做扮相和卸妆,显然是不现实的。
而且,每一出戏中间间隔那么长的时间,就算唱戏的愿意,听戏的也不愿意。
总不能一家寻常的戏院同时养着,搞一场晚会需要用到的那么多人吧,那戏院老板也扛不住。
京剧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,那就是捧角儿。
每一个戏院都有自己的台柱子压台,很多戏迷去那家戏院,基本上也都是冲着角儿去的。
这种伶人和戏迷之间特殊的相处形式,也注定了京剧不可能像流行歌曲那般,将时间压缩到三四分钟。
压缩时间这种方式,程小楼曾经也仔细研究过,最终得出的结果就是不可能,不现实!
表演时间上的特殊,确实是京剧这门艺术的硬伤。
这种形式注定它不可能成为当下流行歌曲那样带有快餐性质的艺术,和大街小巷让人耳熟能详的传播能力。
但这也并不能说明什么。
因为单单从时间上来论,一场折子戏的时间,跟一个小品或者一个相声差不多。
为什么小品和相声可以焕发第二春,而京剧就不行呢?
全本戏的时间,则是跟一场电影的时间相去不远。
既然电影可以发展的越来越火爆,那为什么京剧就不行呢?
从表演时间上而言,京剧跟小品、相声、电影,本质上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。
电视剧就更不用说了,一部电视剧少则二三十集,多则一百多集,有些动画片甚至拍到了上千集,追的人还是有那么多。
所以时间,并不是京剧逐渐走向衰败的症结所在。
在程小楼看来,京剧之所以越来越没落,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京剧艺术本身,跟不上时代和潮流,不再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和追求。
同样是将近两个小时,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愿意买票去电影院排队看电影,而不愿意买票进戏园子,这才是问题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