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章 逼宫?-《宗女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能用就好,任何一种新东西,都是经过岁月的打磨,从而变得越发实用好用,好了,你将这东西拿给我看,是有什么计划吧?”

    卫廷司点了点她的鼻子,“恩,接二连三的出事,赵弼恐怕会狗急跳墙,你出京避避吧,京城马上就要不太平了。”

    赵淑颔首,“这就是你的计划?”

    “恩,我知道你也是这么想的,历史的罪人,总需要人来充当,赵弼就很不错。”

    愚蠢的人会让自己备受非议,而聪明人则会让自己受万世颂扬。

    当然,赵弼不是蠢人,但抵不过有人比他更优秀。

    “我不走,我要跟在一起,再说了,他赵弼若敢动我分毫,我卸了他。”

    她不走,一来,是不想错过这历史性的一刻,只要赵弼死了,她的命运才真正的改变,不敢假手于人,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一定要亲眼看到赵弼死,身败名裂,才能消去她心中的害怕和恨意。

    曾经那些对不起自己的人,他们之所以有恃无恐,无非是赵弼做了皇帝,只要摧毁赵弼,太子当上皇帝,她才能真正的安心。

    看到她眉宇间的戾气,卫廷司心疼的将她拉入怀里,摸摸她的头,“好,无论在哪里,我都会保护你,所以,不要担心。”

    “恩。”赵淑会心一笑,承了他的情。

    翌日,朝堂上果然掀起一阵打压赵弼的风潮,然而,这些大臣背后之人,却忘了一点,若明德帝因此贬了赵弼,岂不是承认了这一皇室丑闻?

    懿德他都能忍,赵弼之事,实不算大事,自然是死不承认,已证清白。

    “读圣贤书,为明事理懂大义,尔等寒窗苦读,位极人臣,却如此随波逐流人云亦云,朕深感寒心,诸卿均是受德高望重之士举荐入朝,如此是非不分,听信市井之言,实乃毫无半点贤臣之范,来人,传朕旨意,即日起,重整科举,但凡入仕,必得经过科举一途,废除举荐之制。”

    如今,地方上的革新顺利进行,而诸位藩王,除景王之外,又全部削除,明德帝说话时腰杆硬了不少。

    众臣没想到明德帝会如此回应他们的请奏,但关恒、慧王、林朝英都是明德帝提拔的,颜时忍与秋樘始又致力于改革,自然不会反对。

    无掌大权之人反对,便很快实施下去。

    废除世家举荐制度,重视科举,改变了世家对官场的垄断,从此历史跨入新格局。

    明德帝的一生,对亲人或许他做得不够好,但在他当政的时期,削藩、变法,为二十年后的大庸盛世奠定了绝对性的基础。

    作为皇帝,他是当之无愧的英主。

    可以说,他这一生,无憾了。

    赵弼又逃过一劫,但德妃和皇后,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。

    通过此事,德妃明白了一个道理,赵弼比太子难对付!

    政客都懂一个道理,没有永远的朋友,也没有永远的敌人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

    很快,宫里的女人,又凝结在了一起,就关于扳倒赵弼之事,达成高度一致,朝堂上,也并未停止过对赵弼的讨伐。

    赵淑在旁边看着,丝毫没有出手的意思,很听明德帝的话,在府上做女工,更多的时间是和小侄子/皇弟们斗地主。

    明德帝正大刀阔斧的改革科举制度,并要在年关开科,日理万机,暂时忘了给永王府过继嗣子之事。

    而关于赵弼负面的消息,愈演愈烈,赵弼回京道,他的党羽立刻集聚在四皇子府商讨对策,但均想不出任何对策。

    赵弼也秘密入宫见懿德,懿德对此事,倒是并不在意,她淡淡的道:“弼儿,成大事者,不拘小节,声名是人说出来的,成王败寇,只要你做了皇帝,史书任由你改写,百姓必须对你毕恭毕敬,弼儿,不要在意这一分一毫的得失,你是做大事的人,母妃相信你。”

    赵弼听了这番话,如受重击,不可置信的看着懿德,“母妃,您是让儿子逼宫?”(未完待续。)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