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4章 对策-《大明风流为什么不写了》
第(1/3)页
沈烈目光幽幽,在冯保和张简修耳边徐徐道来:“如此看来,我等要动这贾冕十分不易,不过沈某倒是有个办法。”
顿了顿。
沈烈轻声道:“其一,我等当奏请陛下颁下旨意,从各地调粮平抑粮价,以解燃眉之急。”
闻此言。
冯张二人不约而同的点点头。
“对!”
从各地调粮,这确实是当务之急。
如今地震,旱灾一起来了,设立在通州一带的常平仓又烧了个干净,今年夏天的粮荒已成定局。
若厂卫和内廷撒手不管,便只会苦了百姓。
肥了奸商。
更不能因为常平仓的被烧,影响了戚帅在密云大营的边军整训,以及宣大那边李如松,马林对鞑靼人的用兵。
事关重大。
拍了拍桌子。
沈烈狠声道:“绝不能让这京城里的粮商沆瀣一气,趁着这场大火哄抬粮价,制造恐慌……”
冯张二人又点点头。
这一幕却显得十分嘲讽,读书人口中十恶不赦的厂卫内廷,却在为了飞涨的粮价操碎了心。
而满口大道理的大人们却在发着国难财。
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泪。
沉吟着。
冯保先点头道:“去岁风调雨顺,天下大熟,湖广,山东,河南各地仓储中存粮充足,就近调粮入京应是轻而易举。”
他赞赏的看着这个晚辈。
说起来去年……
沈烈出奇招,用几十万只鸡鸭鹅大军治理蝗灾,将草原来的蝗虫群牢牢阻止在京畿一线,让两淮,中原,山东免受蝗灾。
到如今。
各地开始反哺京城。
一饮一啄,自有天定。
一旁。
张简修却惴惴不安道:“可调粮进京这法子……只能解燃眉之急,非长久之计。”
沈烈皱眉。
又点了点头。
想到了这京畿之地居住的百万人口,每日消耗的粮食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,倘若大小粮商沆瀣一气,抱起团来……
非要和朝廷作对又当如何?
沈烈头大如斗。
到此时。
沈烈才明白当年张居正,冯保,李太后以及万历皇帝接收的,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烂摊子。
从嘉靖中期开始,随着执行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海禁制度崩坏,倭寇入侵导致民间纷乱四起,朝局失控。
第(1/3)页